导航切换

联系电话:
0575-85229201

二维码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经验交流 > 培训辅导 >

写戏常识

浏览: 日期:2020-04-03

王云根


叙事的文学样式,如故事、小说、电影、电视剧本等,大体有相同的创作规律。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写戏常识,有些是写作戏曲剧本所特有的,有些则也适用写其它体裁的作品。
(一)
先谈谈戏曲剧本的外部形式。
剧本好比是提供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一幅设计图。它的文字表达,是由宾白、唱词和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。用这三个部分在舞台上叙述一个故事,反映一场冲突,塑造一批人物。剧本的篇幅,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。根据现代的舞台演出,通常分为大、小戏两种。大戏的演出时间一般在两个半小时至三个小时范围内,字数约三万或三万五千字。小戏以四十五分钟左右为宜。因为小戏通常系独幕,时间太长,场景不变,观众会感到厌气。小戏剧本,字数约九千字左右。
(二)
关于戏曲的选材。这里所说的选材,不是指广义上的选题材,如工业题材、农业题材、社会问题题材等。而是指某一具体事件的选材。有些题材可以写小说、散文,但不能写戏。写戏的题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要能在舞台上动得起来。要能在舞台上加以体现,要具有强烈的或者较强的动作性和戏剧性。所体现的主题思想要能引起极大多数观众的关注。否则,就吸引不住观众。戏剧不象小说、散文,是一个人看的,也不象电影,观众跑光了片子照样可以放。戏剧演出如果抓不住极大多数的观众,戏就会演不下去。因此,写戏要特别注意选材。
戏曲题材的来源,像搞别种样式的作品一样,也不外于三个方面:一是作者亲身所经历的。二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。三是选取于报刊杂志上的记载,加以发挥或改造。
(三)
写任何作品,作者都十分讲究主题思想。因为它是作品的灵魂。主题——思想是一个可分可合的概念。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:主题,顾名思义,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提请读者或观众注意的一幅生活画图。主题思想,则就是作者对这一生活画图的态度、看法、主张和判断,或作者给读者、观众的启示和意向。
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两种方法:
一是把剧情和人物思想概括起来。二是用概念来阐述剧本的思想实质。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来表达,用词要求精炼、明白,要包含人物、冲突、结果诸方面的内容。
将分析剧本主题思想的方法反过来,便是作者体现主题思想的方法了。一般来说,主题思想总是通人物、情节、戏剧冲突和适当的警句来体现。
同一个题材,不同的作家由于立场、观点、生活经历和角度不同,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。同一个作品,读者和观众得出不同的主题思想,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。
有些题材乍一看比较完整,并颇具特色,趣味甚浓,但作者一时提炼不出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思想,便为之苦恼不息。有一个方法可以试一试:是不是拿此一事物跟彼一事物联系起来。或者,在剧本中增加一个新的角色。象搞化学实验一样,在试管中加入新的试剂,面貌将会发生质的变化。
(四)
有人曾经这么说过:小说是刻划典型性格的艺术,雕塑是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,戏剧是反映典型冲突的艺术。这话固然不全面,但它有一定的道理。小说家可以耐心地描写人物、刻划性格,可以写矛盾的逐渐变化,可以回忆、倒叙,可以夹叙夹议,插入场景描绘,可以从这一事件写到另一事件;读者一次看不了,可以下次接着看。而戏剧是一次性的艺术,是成百成千的观众坐在一起观看的艺术,正如上面谈选材时已经说过的,这要求剧作者对生活素材加以精选,要反映关键性的浓烈的情节。剧作者如果不把生活矛盾加以集中、提炼,写出来的戏剧冲突不强烈,就不可能吸引和感染观众。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。
剧作者要让剧中所有的人物,关注同一件事,让他们表明不同的态度。然后让他们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动,展开冲突。当然,冲突必须是具有戏剧性的。
戏剧性和场面性是有区别的。场面性一般指表面热闹或仅仅外部紧张的场面。而戏剧性的事件,则使观众发生强烈的兴趣和关注。戏剧性的事件,往往具有内在的紧张或深刻的矛盾。
在剧本中,安排戏剧冲突的发展,有多种形式:
一是,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转换冲突。
二是,冲突的一方步步进逼,另一方步步退让,但到退无可退的时候,便猛然反扑,一举而结束冲突。
三是,冲突的对立面,冲突的内容,由始至终基本不变,你一刀我一枪,通过一次次交锋,冲突越来越激化,到最后进入高潮,急转直下。
四是,以揭示人物内心冲突为主要内容。这种内心斗争往往从肯定到否定,或从否定到肯定,再从肯定转到否定。内心冲突的转换总是幅度越大戏剧性显得越强。
五是,冲突的一方和几个对方轮流作战。
六是,以两大营垒的冲突为背景,着重表现内部冲突。
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形式。
(五)
文学是人学。一部戏的价值也在于是否塑造了一、两个性格鲜明、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。
有些同志问,写戏是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人物?笔者的回答是:都可以。如果你先有一个颇吸引入的故事,而这个故事又能体现出一个富有思想认识价值的主题,那么你就调动你的人物积累,让合适的人物来充当这个戏的主角。如果你是先有人物,和有关这些人物的细节,那么所要干的就是要设法找到一根线,把这些珠子串起来。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构戏,总之都要让人物在脑子里活跃起来。如果人物还不到呼之欲出地步,千万不要贸然动笔,否则要徒劳无功的。
什么样的人物可以做戏剧的主角?一部小说可以用随波逐流、随遇而安、被动的、受环境支配的人物做主人公,戏剧则不行,要以意志坚强的人物做主角。上面已经说过,冲突是戏剧的特征,只有意志坚强的人物才能推动冲突迅速发展,达到激化和深化矛盾的目的。
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来说,大戏剧本中一般有三类人物:一是只有一般性格特征的类型人物,二是有特殊性格特征的重要人物,三是精雕细琢的心理分析人物。
让剧中主要人物根据他的意志行动时,还要把他的动机交待清楚。动机是形成意志的基础,否则人物的行动就难以使人理解,使人感到不可信。动机也必须用动作或细节表现出来。戏剧表现人物性格(倾向性、气质、能力、兴趣及其它性格特征)必须通过动机和意志表达出来。戏剧的人物主要表现他的情欲(动机和意志)。并且表现的时候比小说更集中、更紧张。戏剧的人物必须单纯、准确、清晰、目的性强、富于动作性、情绪强烈。
没有强烈情绪的人,很难做戏剧的主人公。刻划人物时,好人要让人同情,坏人要让人理解。好人,要写得比我们熟悉的好人更好一些,否则我们对他的同情,对他的爱,就不可能比一般人更强烈。反之,写坏人也是如此,如果剧本中的坏人跟我们已经熟悉的坏人差不多,我们对他憎恨、厌恶的情绪也就强烈不起来。
剧本中表现或揭示人物性格,一般说来,是通过人物本身的行动、念白、唱词,通过其它角色的出言吐语来描绘、评介,通过舞台美术、音响效果、登场人物、事件细节来烘托,和通过人物的陪衬、对比。
(六)
戏曲的结构,不象小说,通常只采用顺序的手法;也不像话剧,它采用的大都是开放式结构,在舞台上有头有尾地叙述一个故事,不正面地表现插叙或倒叙的内容。小戏要求时间、地点、空间高度集中;大戏所叙述的故事,有时候时间跨度很长,地点不一,就采取分场的办法来解决。不管是大戏、小戏,都讲究“起、承、转、合”。起,就是揭示矛盾,起要快,也就是说入戏要快。不要让观众看了半天,还不知道你要说什么。承,就是矛盾的发展,激化。这部分一定要写足,也就是说要挖深挖透。大的悬念抛出后,要学会延宕,充分运用重复、对比、烘托等创作手法,围绕主题,将戏剧冲突淋漓尽致地展开。转,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高潮而出现的胜败见分晓的突变局面。突变要做好辅垫。合,就是结局,在“急转直下”的“下”字上做文章。“下”在什么地方好?要求只有一条:要使观众通得过。一般来说,结局要使人满意。
古代人有个说法,叫“凤头、猪肚、豹尾”。意思就是说:戏的开头要漂亮,要吸引人;戏中间部分,要曲折、要耐看;结尾处要响亮、有力。
搞戏剧创作的同志有句话,叫“七分结构,三分写”。可见结构非常重要。戏剧的结构,依我看,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“艺术构思”。什么叫“艺术构思”呢?说得通俗点,剧情的发展要造成一种别有特色的情势,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构成一种巧妙的关系,使这种不同性格、具有非凡关系的人物碰在一起便产生戏。艺术构思的好坏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出戏的艺术价值。
另外,结构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行当的搭配、场景的特点,这些都是有助于丰富舞台色彩的。